- · 《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》[10/06]
- · 《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》[10/06]
- · 《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》[10/06]
- · 《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》[10/06]
- · 《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》[10/06]
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论文写作(小型计算机微型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本文不完全适合阅读对象:实验为王、三篇发表论文+引言模式的理科论文作者可能从中所得相对有限;亲只要写个十页之内的文章,也不大需要看;想要
本文不完全适合阅读对象:实验为王、三篇发表论文+引言模式的理科论文作者可能从中所得相对有限;亲只要写个十页之内的文章,也不大需要看;想要一步登天、不劳而获,本文也帮助不到你。
我的毕业论文是英文的,但是我觉得中英博士论文应该有相通之处,可以互相交流。好了,我们开始吧!
1 提早开始,早比晚好
关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论文这个事情,我觉得我卡住了一个很好的点:博士资格考试通过以后,我花了一个学期做研究计划以及获得研究课题的校方审批同意,然后一个学期搜集数据,然后就马不停蹄开始准备论文的写作了。
开始写论文并不需要等待你的理论读得完美,采访资料整理得一丝不苟——就像你说英语不需要等待英语完美再说,而是因为说英语才慢慢变好。我建议研究资料搜集得差不多就可以开始写论文了,开始写方、理论框架、导言…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、更多地引经据典。
如果你只是等待等待,可能越等越害怕越觉得没有准备好。没有人是完全准备好才开始写论文的——就像开始学游泳的时候哪怕你还不会,可是旁边有教练看着、理论知识听了一些,你就需要鼓足勇气跳进池子开始扑腾。
现在回想起来,我特别庆幸在我的论文最开始阶段加入了“论文写作小组一周训练营”。那是华大写作中心为了博士生写论文开设的一个全新项目,面对全校各个专业的要写论文的同学,费用是25美元用来购买食物,时间是6月16日-20日一周早上9点到下午5点,内容包括讲座、座谈会、分组讨论、一对一培训、论文写作、全组分享等等。一共有20名博士生入选。
我很庆幸自己在很早的时候加入了这样一个训练营,开始写下了我博士论文的第一个字,列出了第一个基本框架,在每个人都奋笔疾书的时候开始整理我的采访内容,和辅导的同学谈话说我的论文思路。
我很庆幸在论文最开始的阶段,在这个为期五天的朝九晚五的训练营里,我得以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转化,有了一些基本的论文写作的思路,认识了一些可以互相鼓励的朋友。这个开头,开得漂亮。而好的开始,便是成功的一半。
别拖延,该开始时就开始,该出手时就出手。
2 别等完美, 兼顾各章
我的那个公共事务系的David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,你千万不要花很多很多时间,试图把论文的一章也到完美然后再交给导师看——因为一方面,达到你认为的完美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,另一方面,无论你觉得多么完美,交到导师手中还是会被修改,有时候还可能改得面目全非。这样看来,你多花的“达到自己完美的时间”属于浪费。
经济效益里面有个“边际效应递减”的原则,也可以用来解释。在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的基础上,为了达到理想的90%-99%的水平,这其中每一分的提高都要花很多时间精力,每一分投入获得的增长减小。
对于论文的初稿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达到心中的完美——如果能够达到自己水平的优良,觉得无愧于自己的中上水平,不会让老师看了直摇头,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开始上交初稿等待回馈了。导师的回馈非常重要,他们的一席话、一些反馈可能可以减少你花一两个月的冤枉时间在黑暗里独索。
在等待回馈的同时也可以开始下一章的初稿撰写工作了,多头抓起而不是只顾一头,也是保持论文效率的一个关键。毕竟一篇博士论文不是靠一个章节的质量取胜,而是总体的效果。建议大家合理平衡的分配时间,努力兼顾到每一章。
“短板效应”里面讲到,一个桶子到底能装多少水,不是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板,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——如果别的板子都很长可是有一块很短,桶子总容量还是大不到哪里去。此概念放到写论文这个浩大工程里,我们应该尽量平衡时间让每一章节都质量不错,而不要花了绝大部分时间精力在某一两章,结果其他的寥寥草草不合格。
别等待完美才交初稿,兼顾各个章节。
3 每天坚持,保持惯性
如果同样是20个小时,一种是每天4个小时坚持五天,一种是两天每天10个小时,前者效率会比后者好很多。
写作需要形成一种习惯,一种格式。如果每天都能有写作的时间和规律,每次需要切换到写作状态的时间所需更短。
其实每天坚持,保持惯性这一点我自己做的也不是特别好——在我的一年的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,曾经有两次长期的停止状态:一次是夏天回国45天,雄心壮志想要整理好所有采访录音并且写好一个发现章节,最后回美国前一天发现只写了不到三页,而且录音也没怎么整理。
文章来源:《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》 网址: http://www.xxwxjsjxt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3/791.html